會展業須明定位評績效
推動產業多元呼聲日隆,會展業自然被寄予厚望。政府為培育這個新亮點已投放不少資源,除了幾個品牌展覽,這兩年在特區政府牽頭、商務部支持下,內地成熟品牌展會移師本澳,突顯從中央到特區政府對會展業的支持。
有關會展業發展社會已取得共識,認同產業應配合澳門經濟路向,相輔相成,而非脫離現有優勢條件另闢蹊徑,才能有助加快新產業走上軌道。雖然會展業是新興產業,但在澳門發展已有十多年,加上政府近年投入公帑扶持力度有增無減,品牌會展動輒投入過千萬甚至更多,有力的資金扶持,社會大衆自然會問效益。
過去全澳最大規模的會展主要由政府包辦,今天專業展覽、大型會議多了民間機構以至海外團體組辦,由官方主導的會展市場逐漸走向多元化。儘管如此,仍擺脫不了政府背後的支持,大型展覽官方投入力度尤大,何時走向市場化最為社會關注。政府曾表達祇在起步階段給予扶持,最終要走向市場運作,但多年來進展不大。會展業認同不宜追求展會數量,更需要講求質量及成效,畢竟行業發展不能長期依賴扶持,應訂出一個發展時間表。
誠然,成功孕育一個新興行業不容易,僅花三數年難以獨當一面。尤其各地會展業發展相對成熟,澳門沒有優厚條件無法在短期內確立競爭優勢,加上環球經濟不穩、內地經濟亦降溫,出口數據轉差,以商貿平台為主的會展業起步更見困難,吸引專業買家不容易,須靠更大支持才能令新產業站穩陣腳。
長遠而言,新興行業最終要形成成熟的市場運作,帶動產業鏈和市場供需。澳門發展旅遊業為主,提供的娛樂服務和硬件設施有利於發展會展業,但如何吸引專業買家以至促成合作才是會展業核心競爭力。然而,追求場內人氣、提高公衆參與的會展業模式至今仍然普遍,本澳會展除了走專業買家路線,同時兼容綜合展覽、展銷的特色,雖然有助公衆了解會展業,但長遠對新行業發展可能構成障礙。定位不清的會展,恐難兼顧專業與公衆的期望。
會展業被賦予經濟多元的目標,社會期望有一套客觀標準衡量其發展成效實屬正常。去年旅遊部門曾邀請國際組織就本澳旅遊與會展發展提供建議,也許每年應為新興產業作一個評估,追蹤行業發展現狀。季度數據無法全面評估行業,有時官方與民間對同一數據也有不同理解,社會更難有清晰全貌。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