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跌幅連續兩月收窄
內地CPI重上2% 築底回升?
【綜合通訊社九日電】國家統計局九日公佈十一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0%,一至十一月平均同比上漲2.7%。金融機構分析,本輪CPI築底已經完成,開始醞釀新的上升周期。另外,十一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2%,降幅連續第二個月收窄,環比微跌0.1%。一至十一月平均PPI同比下降1.7%。
物價指數結束兩個月的低位後重新進入2時代,分析人士認為是物價合理正常波動,通貨膨脹壓力不大。受訪專家也表示,目前通脹水準溫和可控,宏觀政策還留有足夠空間。社科院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主任劉霞輝表示,今年經濟出現許多亮點,經濟築底企穩,通脹基本可控,營業稅改增值稅等重點改革取得進展,失業率很低,“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仍有長期的向好趨勢”。
經濟復甦輸入通脹
交通銀行研究員王宇雯分析,本輪CPI周期底位相對於前三輪周期底位仍屬較高,並且當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中樞較○六年初低位時期上移,包括衣着、家庭設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等對CPI拉動作用將走高。受寒冷氣候與春節因素影響,包括豬肉、蔬菜在內的食品價格環比也將走高。據此判斷,中國未來一輪CPI上行走勢可能較強,預計明年一季度CPI將延續今年十一、十二月的走勢繼續上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也表示,一方面是因為貨幣流動性比較充裕;另一方面,如果明年世界經濟復甦進程加快,將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不確定性,輸入性通脹壓力猶存,也帶來推高物價的風險。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表示:“明年我國經濟仍然在復甦之中,在物價穩定的基礎上,市場也期待刺激政策出台,保持經濟增速趨穩,在總量增加和各部門發展之間良性互動。”
產能過剩壓力存在
當天,國家統計局公佈十一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2%,降幅連續第二個月收窄,環比微跌0.1%。自去年中以來,中國PPI數據一路走低。今年九月PPI曾同比下降3.6%,創下○九年十一月以來35個月新低。但十月該數據恢復,出現去年七月以來的首次環比微漲。與PPI共同組成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十一月同比下降2.8%,環比下降0.2%。一至十一月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美國格理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分析,近三個月PPI出現低位企穩態勢,雖然仍在負增長,但同比降幅連續2個月收窄,表明中國經濟正處在回暖復甦階段。他認為,目前工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依舊存在,雖然經濟有所好轉,供需兩增,但總體看仍是供大於求,去庫存仍為當前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