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創業也支持守業
中小企業向來因規模細、單打獨鬥,面對大財團連鎖式發展無力招架,寧願結業。近幾年澳門市道太好,很多老店寧願收租過安穩日子,不想再為經營苦惱。結果繁華鬧區舉目皆是品牌連鎖店,除了澳門特色逐漸減褪,多元特性更無從談起。雖然品牌連鎖店是遊客消費目標,但城市欠缺個性不利長遠發展。
澳門經濟越好,中小企業呻苦聲音越強,除了人資、貨品、租金等成本高漲,加上經濟周期加快,欠缺調整彈性的企業難以適應。其中既有企業經營策略問題,亦因為資源不足、市場訊息不對稱、未有效建立系統等,都令中小企束手無策。
昨日,中小企業協會組織會員成立公司發展旅遊項目,儘管還屬構思階段,選址是否可行仍需社會大衆商議,但合組公司卻是對坊間提出“抱團取暖”多年後的回應,希望可為本地中小企發展壯大開闢一條路徑。集腋成裘壯大力量發展大項目,不再“自怨自艾”、不再等政府打救。畢竟政府只能推動經濟大氣候,無法一一解決企業經營難題,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穩站腳步,仍需靠自身努力。誠然,企業發展模式可以多樣,抱團只是其中一種,但積極投身新興行業,而非一窩蜂擠進博彩地產,對社會發展有良性作用。
每年施政報告都提出扶助中小企,包括傾斜人資政策,提供信貸支持,近年更多聲音是設立專責部門協助中小企,都關係到本地中小企何去何從。特別在成本高企下如何薪火相傳,如何吸引新血加入?今年政府提出向創業青年人提供三十萬元免息貸款,引發社會很大迴響。向毫無經驗的創業者提供免息貸款,意味着公帑隨時“石沉大海”。反而中小企申請信貸擔保,需要有兩年經營條件,門檻更高。
雖然社會上一直有聲音要政府扶持青年人創業,除了提供更多機會發揮所長與創意,為市場增添新元素,亦減低大企業主導市場的局面,為社會提供多元發展的空間。澳門人不希望長期一業獨大,希望各行業存在不同規模的企業,這才是健康的市場。
政府透過不同政策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激勵青年發展順理成章。但扶持創業除了提供資金應該有更多配套,尤其是欠缺經驗的年輕人,應該接受顧問指導服務,審批貸款時更宜增加門檻條件,包括周全的創業計劃及未來部署等,甚至鼓勵自籌資金。既保障投資與貸款雙方,亦解決欠缺績效評核的問題,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