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買車首重安全 價格其次
【本報消息】國產車發展強勢,其中電動車銷量在全球巿場的增幅擴大,巿場滲透率越來越高。有居民表示,國產車款式和價格雖有競爭力,但擔心維護不便,加上澳門電動車充電設施不足,便捷性未達要求,難增加購買國產電動車興趣。
居民張先生偏向購買日本車,認為安全性較有保障。他表示,買車目的主要用來代步,因此對車款和性能追求不高,安全性和穩定性才是首要條件。由於日本汽車品牌在澳巿場滲透率較高,維修和改良較易掌握,維護成本相對低。其次,日本車價格豐儉由人,成為首選。至於歐洲車,雖然款式新穎,但維修和更換配件麻煩,吸引力一般。
近年國產車品牌風越吹越強,價格便宜和車款選擇多,競爭力大漲。張先生表示,國產車科技上的發展有目共睹,但未有信心買入,畢竟國產車未有足夠成績令人信服,擔心系統及零件需要維護時便捷度不足。尤其憂慮部分車廠只乘着近年電動車、新能源汽車巿場熱度大,為趕及發展而粗製濫造,影響安全性。此外,內地電動車廣受歡迎,全因內地充電配套足夠。相反澳門有關充電配套上仍然薄弱,充電和續航能力未能得到照顧時,國產車融入市場受阻。
充電配套削電車買慾
居民胡先生認為,買車價格其次,安全性和方便的維修保養才是最重要考量因素。他首選日本車,因具穩定性,且較易操作,無論新車和二手車巿場都相當普遍。以今年購入的全新日本七人車為例,售價約卅八萬元,價格合理。即使日後要換車,賣車也較容易,性價比高是最大吸引點。
國產車款式新穎且選擇多,系統技術的進步令人眼前一亮,但對車款的性能和維護認識不多,信心不足,加上電車充電時間是最大問題,即使“快充”動輒一小時,方便程度一般,未有太大購買意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