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主副業協同 助度假村增收
【本報消息】昨日舉行的亞洲綜合度假休閒產業峰會上,探討“亞洲綜合度假休閒產業非博彩項目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有講者表示,發展非博彩項目與娛樂場可協同發展,為度假村帶來更多人流和收益。
峰會昨下午四時十分假銀河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邀請迎仕柏娛樂度假村首席營運官韋德 · 霍克(Wade Howk)、CLSA股票分析師杰弗里(Jeffrey Kiang)、PH Resorts Group首席營運官安赫爾 · 蘇埃羅(Angel Sueiro)主講。The Innovation Group執行副總裁布萊恩 · 懷曼(Brian Wyman)主持。
非賭需求循環周期縮短
杰弗里表示,新加坡和澳門在亞洲非博彩項目發展中處領先地位,且市場對非博彩元素的需求循環周期正逐漸縮短。由於難針對非博彩項目進行估值,故更應關注在博彩項目及非博彩項目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度假村業務來說,非博彩項目可帶來人流、資金、逗留時間。他十分關注酒店入住率,尤其澳門入住率一般維持在較高水平,意味着產生更多人流;澳門的高端套房質量高,帶來更優質的顧客。他觀察到在過去兩至三年,相當多的演唱會在澳門舉行,形成合力。
此外,留意到澳門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把文化遺產融入在度假村中,有助吸引國際旅客。不同度假村可根據自身特別引入本地元素。
玩家數據分析演出收益
韋德 · 霍克談到博彩與非博彩的投資平衡時指出,迎仕柏度假村有三成投資是娛樂場及相關設備,七成投資在非博彩項目。主要思考如何令顧客感到驚艷,故度假村設有包括頂級表演場館、水上樂園等設施來驅動人流,以產生收益及提升體驗。同時,藉着更多人流,可推動娛樂場收益,希望在淡季時吸引當地居民。
在演唱會帶動博彩業務方面,從業務戰略規劃角度看,較好的做法是在引入某個演出時,預估哪些人會來場館,並對比當晚的博彩業績。大量的玩家數據可分析不同類型的演唱會,是否可帶來收益增長、增幅如何,以及如何平衡引入演出的成本包括演出宣傳成本。因為即使門票賣出去,算上宣傳成本,也可能不盈利。根據演出類型,分析其對餐飲、酒店、零售等業務的帶動作用。
非博彩項目創造新體驗
安赫爾 · 蘇埃羅提到非博彩項目正在着力創造體驗,如引入大型零售、酒店品牌融入到度假村。舉例外國有零售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店內的產品和內容,讓顧客持續對項目保持新鮮感。度假村也應如此,通過不斷創新,保持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