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掛帥 人氣換財氣
“五·一”黃金周共有八十五萬旅客湧進澳門,大三巴、官也街等熱門景點水洩不通。火爆的旅遊市場背後,不少中小企仍“旺丁不旺財”。
旅客消費審慎,以往大手大腳掃貨的場面不復見,取而代之是貨比三家、精打細算,更願意把金錢花在刀刃上。今個黃金周有些店舖憑藉地道特色和打卡元素,排隊人龍蜿蜒百米;有些店舖僅有零星顧客,“冰火兩重天”景象明顯。
以傳統紀念品行業為例,幾乎每家均主打冰箱貼、鎖匙扣,但若配以精美包裝、IP聯乘及加強宣傳,則可有效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及熱情。反觀一些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的紀念品商店,雖位處核心舖位,也難擺脫無人問津的困境。
近年內地不少城市均在探索特色消費之路。如鄰近佛山順德,近期有咖啡店利用周邊自然風景資源,打造休閒嘆啡的體驗場景,吸引居民旅客排隊打卡;成都作為文旅產業發展較突出的城市,不少中小企把蜀地文化融入產品,讓旅客全方位感受蜀地風情。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特色資源豐富,中小企若可用好用妥,完全有條件“青出於藍”。
如今旅客傾向體驗旅遊,喜歡感受風土人情,不同社區的特色成為引客關鍵。如旅遊局長昨透露,六月至九月將在本澳四個區域設置大型打卡裝置,結合社區消費、社區任務等方式讓居民、旅客換取禮品,鼓勵到社區遊歷消費。
政府積極引客入區,中小企欲突圍而出,應先深度挖掘自身特色。無論是餐飲美食、特色手信,還是文創產品,可充分融入澳門本土文化、葡式風情、粵港澳特色,塑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
產品具備特色,企業還須積極創新宣傳推廣,充分利用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渠道,通過創意內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產品種草。
旅客消費習慣不斷改變,定然為中小企帶來挑戰。企業若與時並進,以特色為“矛”,以宣傳為“盾”,可在市場競爭中突圍,把人氣轉化為財氣。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