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聞  |  國內指南

      分享到 Google 書籤   分享到 Facebook  
遏抑樓價力度不足 措施執行惹人質疑
日期:2012/10/22 6:50:02     

遏抑樓價力度不足 措施執行惹人質疑

容永剛

    遏抑樓價力度不足   措施執行惹人質疑

    據統計局公佈,一一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為2,921億澳門元,同比增長20.7%,折合人均66,311美元。相當驚人!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曾公佈了一份世界各國人均國民收入排行榜,根據○五年購買力評價計算,澳門沒有列入排名,可能因為經濟規模太小吧?但有關數字絕對有參考價值。排行榜前三位分別是卡塔爾(107,721美元)、列支敦士登(83,717美元)、阿聯酋(59,993美元);新加坡排第四位(52,569美元);中國香港排第九位(44,805美元);美國排第十位(43,017美元)。中國只排在第九十四位,人均折合7,476美元。不必細究計算GDP的細節,單憑上述澳門人均國民收入,躋身世界前十名不成問題。

    草根階層獲益不多

    本地生產總值並不等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因為必須剔除一些稅項、企業盈利、設備折舊等。如果按照政府公佈的數字,本地人均生產值為6.63萬美元,折合53萬澳門元。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為GDP六成估算吧,本地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約為2.6萬澳門元。但是職場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大學畢業生在非賭業中小企入職,月薪只有八、九千元,等於平均值的三至四成左右。以簡單的數字和邏輯推斷,就知道本澳收入分配嚴重傾斜賭業老闆、賭廳經營者、業內僱員、相關行業、政府稅收等,非賭業工薪階層收入漲幅實際不大。

    內地及港澳近年房價大漲,引起民衆怨氣和戾氣日深,政府不能不有所作為。各國政府濫發貨幣導致銀紙貶值是主要原因,香港死抱聯系匯率造成長期負利率更是火上加油。資產價格飆升,對擁有大量實物資產如房地產、生意或股票的人影響不大,反可因此獲得暴利。最慘的是只靠工資維生、本身又沒有足夠資產的打工仔,每年加薪幅度永遠追不上房價升幅和通脹。有幸儲夠首期並獲得銀行貸款,就一世人被供樓綁着,辛苦工作數十年只為做“房奴”。澳門經濟在高速發展,但草根階層得益不成比例。“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買樓只能期待上一代支持。筆者認為,對於工薪階層甚至賭場僱員,如只靠自己的收入,如今上樓購一蝸居比二十年前更為困難。

    分配不公兩極分化

    社會上存在富人、窮人是正常的事,但貧富懸殊太大,就醞含着社會不安定因素。最大問題還不只是貧富差距的存在,而在於草根階層失去向上流動的希望,在通貨膨脹和房價飆升的環境中,生活日感窘迫;中產階級在高房價壓力中產生巨大的無力感。港澳社會流行着嚴重的“炒文化”, 相信所謂“發達容易搵食難”,認為沿正途努力工作沒有出路,只有炒樓、炒股、炒匯、走偏門……才有希望出頭。這樣的社會是不正常的,畢竟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靠“搵食”為生,能靠“炒賣”和“撈偏門”發達的只是少數人。

    二十年前鄧小平就有極具前瞻性的一些話 :“解決(分配)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中國內地已出現相當嚴重的貧富懸殊現象,以致掩蓋了這些年經濟發展成就,民衆怨氣和戾氣明顯上升,類似情形在澳門也正出現。

    平情而論,澳門政府遏制樓價飆升並非全無作為。去年公佈的《經濟房屋法》,就是一個合情合理又頗得民心的法令,既體現了政府協助夾心階層解決住房問題,又實際負責建造經濟房屋,增加符合居民實際需要及購買力的房屋供應,確實能對私人房屋市場及社會房屋政策起着補充作用。最近政府再度推出“新八招”遏制樓價,主要加強外地人和公司在澳門置業或炒樓的難度和成本,從收緊銀行按揭成數、徵收特別和額外印花稅等着手。雖然還提及增加樓宇供應和優化市場措施,始終雷聲不夠大、雨點又太小。最大的質疑更在於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執行力問題,特別是看了有關房屋訊息恆常性公佈的消息,筆者更為擔心,下周再談。

    容永剛




∞∞ 友情鏈接 ∞∞
澳門中醫婦科 澳門中醫全科 澳人的遠程大學 澳門人才網 澳門討論區 澳門交友網 澳門拍賣網 澳門補習網

Copyright 2012-2015 澳門房產網(www.Find853.com)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Find853.com(澳門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