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公司拓體育產業 冀引國際賽入灣區
近年本澳大力發展非博彩元素,演藝娛樂、體育活動接踵而來,創造大量非博彩商機。澳門星娛樂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老傑龍表示,公司於一七年起正式活躍營運,初時承接藝人在澳舉辦活動的工作,逐步壯大成長、扭虧為盈。疫情期間拓展體育產業,疫後主辦、承辦體育盛事,已於橫琴、深圳開設公司,未來希望發揮澳門優勢,引入國際賽事到大灣區城市舉辦。
老傑龍表示,早於大學時期因舉辦活動需要邀請藝人參與,但要經第三方對接,遂與同學成立公司負責藝人對接,但當時澳門這類工作並不普及,畢業後公司便甚少運作。大學畢業後從事體育教育工作逾十年,及後需要兼顧家庭、事業,加上當時本澳演唱會、娛樂盛事活動轉趨活躍及普及,一七年把握契機投入營運該公司,開始發展新事業。
發展“韓流”獲認同
最初投入演唱會、娛樂行業發展時,因公司經驗尚淺,有些藝人公司擔憂經驗不足,未必放心給予該公司負責,始終要考慮對藝人形象的潛在影響,故營運早期處於虧損。不過,公司始終堅持深耕行業,透過舉辦各類活動逐步累積經驗,熟悉行業運作後,主力發展“韓流”市場,承接韓國藝人活動的執行工作,並獲得市場認同,開始扭虧為盈。隨着公司知名度上升,更有其他公司主動聯絡探索合作機會,疫情前更為韓國熱門一線男團籌辦澳門演唱會活動。
三人籃球賽成品牌
然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各地進入封控時期。本澳的演唱會、娛樂活動基本煞停,公司需要思考多元發展出路。因本澳大型體育盛事活動一般由政府部門或相關體育總會主導,甚少由商業機構牽頭舉辦發展商業賽事,而自身有體育領域的經驗及資源,遂思考在體育產業尋找新出路。
最終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達成合作,並結合過去在體育領域累積的資源,經過一系列磋商、籌備,於二二年中在本澳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舉辦首屆大灣區三人籃球賽,至今成為公司品牌活動之一,並發展出大師賽、精英賽等不同組別,成為國際化賽事,為公司拓展體育項目奠定基礎。
演藝體育雙軌發展
二三年對外通關後,演唱會、娛樂活動重臨澳門,內地、香港、台灣、韓國以至全球各地的藝人、團體均來澳舉辦各類型活動,為公司帶來工作發展機會。同時,疫情期間舉辦的體育盛事為公司打響知名度,與不同綜合休閒企業開展合作,承辦策劃馬拉松、女排及斯諾克大賽等,建立以演藝娛樂及體育盛事雙軌並行的業務基礎。
特區政府提出“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等發展目標,業界也有受惠,去年馬不停蹄地工作,今年則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定位,希望走得更遠更前。例如考慮引入不同類型的國際級賽事,鞏固企業品牌形象,增加收入來源,目標不單止是將國際賽事引入澳門,更可放眼大灣區,在大灣區尋找更多合作機會,為此公司已在橫琴、深圳成立公司,希望孵化新項目。
本報記者 黃思僑
經營三問:
1、如何引入全球知名藝人來澳辦演唱會?
2、在本澳拓展體育產業方面有何建議?
3、如何結合大灣區優勢吸引國際賽事落戶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