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國家發展 以科技推動經濟
許多評論指出,二五年世界大國之間的競合,將從貿易戰升級到科技戰。如何上下一心,共同提升科技實力成為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與多位高科技民營企業家座談,就是明確信號。二五年DeepSeek橫空出世,震撼全球,讓大國之間的人工智能的科技產業發展,成為全球新聞頭條,也標誌着人工智能的應用時代全面來臨。
電子政務提升效能
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不是以高新科技研發為主的城市,如何善用國家科技發展的趨勢與成果,將其更好地轉化為推動澳門經濟發展的動力?
一、以科技應用加強基礎建設,提升社會效能與旅遊體驗:
科技應用可提升社會各界的效率與效能。如近幾年政府持續推動各項電子政務,減輕公務員重複勞動和工作負擔,可專注在更重要的施政工作與服務品質;居民洽公更方便,省下時間後,自然可快樂生活、愉快消費、幸福感提高。省下時間便可多出門消費,促進經濟,產生良性循環。
智慧旅遊優化體驗
另外,與旅遊相關的各項基礎建設,也宜善用高新科技,提升效率與旅客體驗。目前各大口岸持續普及智能過關(虹膜過關、掃碼過關)頗受好評。縮短旅客過關時間,就可增加旅客在澳的消費時間。包括新加坡、迪拜等世界多地均積極推動這種電子通關模式,澳門算走在世界前列,值得鼓勵。
若旅客可減少在交通上的時間,就有更多時間逛街或購物,因此智能交通同樣重要。近期本澳巴士服務在智能化與服務上有進步(電子支付車資與電子報站系統),但公共交通其他部分仍有進步空間,例如道路維修安排如何更有效率、輕軌與舊型的士如何跟上電子支付服務等。
高科技元素助引客
二、把高科技融入各類演出,吸引觀眾創造營收:
世界多個旅遊城市都有地標性的高科技場館或演出,如美國拉斯維加斯高科技球型劇場“Sphere”推出的“Postcard from Earth”、法國普瓦捷“未來影視城”(Parc du Futuroscope)都有高科技表演。
近年澳門各大龍頭企業紛紛推出具高科技元素的設施、表演或演唱會,吸引外地“粉絲”來澳,創造經濟收益,就是最好範例。如新濠早期的“水舞間”與“傳奇英雄科技城”、金沙的“Team Lab超自然空間”、永利的“Illuminarium幻影空間”、銀河多場高科技聲光效果佳的演唱會,以及近期美高梅頗受好評的“二○四九”結合中國文化與全球科技。上述演出通過澳門平台,向每年三至四千萬的全球旅客展示中國高新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場景。
助澳創造粉絲經濟
澳門雖不以原創高新科技見長,卻是最佳的科技應用展示場。這類節目或表演,比傳統硬梆梆、慢節奏的演出,更可引起年輕消費者和中產階級的青睞,可有效吸引他們來澳,創造“粉絲經濟”。且通過這種文化輸出與軟實力的展示,可讓全球旅客以愉快的心情接受中國高新科技發展的成果,建立良好口碑。龍頭企業宜持續開發這類具有高科技元素的優質演出或節目,以有效促進澳門經濟並提升城市形象。
三、以科技元素活化舊區,提升舊區實體經濟:
澳門有部分旅遊景點通過智能化升級改造,取得一定成果。例如關前薈、悠氹仔、悠路環等,以AR增強現實技術,豐富旅客體驗。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東望洋砲台及鄭家大屋推出的線上導覽,以360度全景虛擬技術把景點及館藏呈現於3D立體感的環景空間(虛擬重現)。
借AI打造特色舊區
當局還善用人工智能科技,加強管理或提升服務體驗。例如澳門世界遺產監測中心借助科技監測手段,構建智能化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體系;旅遊局與澳門電訊和百度攜手構建“AI澳門智能客服應用”,其中的聊天機器人廿四小時待命,以多語言、多文字為旅客規劃路線、推介歷史文化、介紹觀光景點與餐廳美食,還可隨時回答相關的歷史文化問題。
當局可考慮把部分成功範例引入舊區,打造具科技應用元素的特色舊區,把旅客引流到舊區,就有機會促成餐廳、小食檔、糖水舖與零售店的生意,增加實體消費活化經濟。甚至可考慮引入國際資本,在舊區中打造具科技元素的高端綜合悠閒購物娛樂城,對沖居民周末北上消費風潮對舊區經濟帶來的衝擊。
優質科創企獲認證
四、善用深合區機遇,琴澳共同發展科技推動澳門經濟:
雖然澳門不以原創科技著稱,但近年誕生一批優質的科技創新企業,不少還通過經科局的“科技企業認證計劃”,被認證為“重點科技企業” 、“成長型科技企業”以及“潛力型科技企業”。除科技應用外,期待澳門也可出現聞名世界的高新科技獨角獸。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澳門科技發展提供條件。深合區內正積極發展多元產業和就業政策,期望更多澳門學生畢業後可直接與區內高新科技產業接軌。澳門擁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科研成果產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廣州、深圳及香港,還是有一定基礎。
藉深合區成果轉化
為更好解決澳門科技企業數量和體量偏小、發展空間不足、部分科技成果轉化遇到瓶頸的問題,深合區成為澳門科技發展與轉化的最佳載體,為澳門研發的科技轉化落地創造空間。
目前深合區已建有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創新平台載體,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澳門高校產學研基地、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等創新資源。另外《方案》中五次提到澳門大學,包括要高標準建設澳大等院校的產學研示範基地、加快推進澳大與橫琴口岸的專用通道建設,探索在澳大與深合區之間建設新型智慧化口岸,高度便利澳大師生進出深合區等。澳門一定要抓住深合區機遇,加強和橫琴聯動,在高科技發展、人才培養、產學研等方面產出更多的成果,促進澳門經濟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劉丁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