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民航市場 助拓國際航線
【本報消息】涉及航線專營權開放的《民航活動法》法案,在立法會細則性審議至今未有下文。一旦立法會換屆,該法案將成廢案。有學者、旅遊業者認為,以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旅遊城市定位看,民航市場必須走向開放。從法例上容許引入競爭,推動航企用好航權資源,發展內地、國際航線市場,跟上澳門社會經濟發展步伐,配合長遠發展需要。
開放更符整體利益
澳門航空的二十五年航線專營權,原定於二○年十一月初屆滿。但受疫情影響,民航業前景未明朗,故獲特區政府延長三年至二三年十一月。因涉及航線專營權開放的《民航活動法》未獲立法會細則性通過,故澳航專營權獲延期至該法案頒佈生效。然而,該法案自二三年六月獲立法會一般性表決通過,至今仍處細則性審議。倘本屆立法會未能通過,將成廢案。距離立法會會期尚餘不足半年,民航業、旅遊業對此甚為關注。
有旅遊業者表示,業界曾向政府反映,建議開放航線專營權。認為制度開放後,有助未來引入競爭,提升行業服務質量、推動機票價格降低,提升民航業、旅遊業以至整體澳門的競爭力,對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來說必然有好處。以澳門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繼續航線專營權未必符合澳門整體利益。
依托内地突破局限
澳門內需人口不足,單靠澳門市場支持國際航線營運並不現實,需結合內地龐大市場,包括發展內地經澳門國際機場中轉到東南亞、東北亞以至全球各地的國際航線,例如內地旅客飛抵澳門停留一兩天後,再經澳門國際機場出遊,藉此壯大澳門客源市場,為國際航線提供穩定客源。現有航企在過去十多年未有用好母公司優勢,局限澳門的國際航線發展潛力。
雖然開放市場或會帶來陣痛,但相信市場迅速調節,開拓澳門航線市場。如近年內地航企增設內地城市到澳門的航線,反映其他航企也有意開拓澳門市場。“繼續保護(澳航)都唔覺得有改善”,因此認為推動航線專營權開放,結合內地龐大市場、用好澳門第五航線,開拓國際航線,令澳門走得更穩、更遠。
應開放非死守專營
另有學者表示,雖然澳門內需市場小,開放後不一定立即有新競爭者加入市場。但先開放市場,為未來引入新競爭者創造法律條件,才是符合澳門長遠發展利益,不應因為市場細、開放後沒有競爭者加入,作為繼續維持航線專營權的理據。
今年是澳門國際機場啟用三十周年,無論澳門民航業還是澳門整體社會經濟面貌,都與三十年前有着根本改變,制度需要適應澳門的發展需求及實際情況,構建與時並進的法律制度。至於有否新競爭者加入,並非由航企主導,而是根據澳門整體利益出發,由特區政府主導。不過民航業有特殊性,市場過渡競爭也不健康,故特區政府需要就競爭者數量作嚴謹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