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商業新場景 撬動內地消費
【新華社重慶廿四日電】廢棄的工廠和倉庫被改造成藝術街區和創意市集,老舊街區引入特色餐飲和文化展覽變身熱門旅遊打卡地……近年來,一系列新場景“點燃”中國消費市場,成為撬動消費活力新槓桿。
這些新場景統稱為“非標商業”,它們打破傳統商場的刻板模式,不再單純的購物場所,而是融合藝術、文化、餐飲、設計等元素的綜合性體驗空間。與傳統商業相比,非標商業更像是“情感磁場”。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更注重營造獨特的氛圍,觸動消費者的情感。它深耕社區,融入當地生活,與周邊環境相互呼應。
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
“非標商業開設在廠房、公共空間等地,這些場景反而可吸引更多年輕人。”戴德梁行重慶公司商業部負責人唐正藝說,這種商業模式更可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文化、藝術、社交的需求。
一座文物保護建築內,經典邵氏電影在戲台播放,酒客在台下談天說地,桌上煎餅香味撲鼻。這是精釀啤酒品牌北平機器在重慶開設的新店。負責人戴侃說,店從北京開到重慶,年輕消費者的訴求沒有改變,“精釀啤酒本身具有在地和文化屬性,我們希望大家可盡情參與到當地文化交流和活動中。”
“年輕人更喜歡個性化的表達和有溫度的社交。”唐正藝說,非標商業為人們提供一個棲居地、一種情緒價值和消費調性,最重要的是體驗感。
“在繁忙的工作後,我需要一個可無憂無慮待上一天的地方。”居住在上海的“○○後”柴欣欣,每到周末便帶上自己的貓咪“小虎”外出放空,“在上海,有很多寵物友好的戶外非標商業,在那裡,我可結識很多一樣喜歡貓的新朋友。”
社區更新與潮店共生
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的民主村社區,最長的房齡超過七十年。二一年十一月,當地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老社區經過更新,不僅改善居住環境,還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創業。新潮店舖與社區共生,帶動周邊城市更新和社區活化。
民主村一棟居民樓下開了一家藝術家居店,各色家居、文創產品在落地窗前展示,為社區增添一絲藝術氣息。“我們的核心理念是把藝術和生活結合得更緊密,非標商業開設在社區裡面具有探索性,消費者可以在街區內自由探索,發現驚喜。”店主姚遠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