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 經濟均勻復甦
隨着消費模式和行為的轉變,近年餐飲巿場分化現象越趨明顯。
小食店和外賣店在疫後迎來黃金發展期,主因是順應消費潮流,以低成本、高流轉的經營策略穩住陣腳。如今人們用餐講求快捷、便利,加上疫後消費降級,導致快速、實惠的用餐需求在巿場大增。同時,旅遊巿場湧現的“特種兵”旅客,喜歡邊行邊吃的旅遊體驗感,小食、輕食可完美貼合他們的出行和用餐需求。
觀乎傳統的堂食店,因租金、人資等成本壓力,經營越見困難,縱使曾試圖推出堂食優惠、改進菜式引客,但效果一般。既面對生意下滑、利潤空間壓縮等問題,又要滿足客人多變的追求,以致本澳不少堂食店陷入經營困境,甚至有退場危機。
除了餐飲業,不少行業於疫後受困於居民消費外流、旅客消費降級,經營長期處於“吊鹽水”狀態,期盼政府再出招提振消費的呼聲高漲。千呼萬喚,政府昨公佈三月下旬將推出新輪消費獎賞,為本澳各業注入強心針。
各業應捉緊這一波促進消費的機遇,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提前做好準備。例如餐飲業,可針對長者群飲食特點和口味偏好,設計適合長者的營養餐或口感軟糯的特色“軟餐”美食;並考慮到家庭客的消費需求,推出實惠和趣味並存的消費套餐。
各業需因應巿場潮流和發展趨勢,不斷自我增值,創新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具吸引力的消費誘因,將是關鍵要素。
儘管大型促銷活動短期內可緩解民生店經營壓力,有力提振商戶生意,但措施僅屬短期行為。各業要實現長效成果,還需巿場各持份者共同努力,趁活動期間居民消費意慾高漲,創新經營理念和模式,優化產品及服務,鞏固熟客的同時,也有條件吸納新客,為後續發展打下根基。
政府亦要持續優化巿場營商環境,尤其針對社區推出更多盤活經濟的措施,鼓勵支持商企轉型創新,以及在交通、市容等方面配合優化。唯有社區經濟改善,商戶始有希望,從而實現雙向奔赴的經濟均勻復甦。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