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年貨出海圈粉 連接全球消費市場
【新華社長春一日電】春節前後,全國各地年貨批發市場詢價聲、交談聲交織,熱鬧非凡。一箱箱印着中文的年貨有序碼放,在市場後的物流區,集裝箱正等待發往世界各地……近幾年,春節不僅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也為國產年貨開啟通往全球市場的大門。
商家早備貨應對需求
在吉林省白山市,山貨市場和年貨大集熱鬧非凡。山貨攤主王聰一邊忙着招呼顧客,一邊說:“每到過年,松子、榛子這些堅果就供不應求,還有蜂蜜、靈芝孢子粉,買的人特別多,很多都是發往韓國、日本等地的海外訂單。”
記者看到,為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不少商家早早備貨,並推出國際快遞包郵等服務,讓國產年貨能漂洋過海,準時送到消費者手中。經營山貨的商戶李嘉卉難掩喜悅:“從進入臘月開始,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好,今年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不少,像長白山的人參,外國朋友越來越感興趣。”
據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數據顯示,二四年,中國農產品出口1,030億美元,同比增4.1%。山東蘋果、新疆葡萄、四川榨菜等產品紛紛走出國門。春節期間,這些特色產品在海外市場備受青睞,成為不少華人華僑餐桌上的必備美食。
唐人街擺滿賀年食品
在東南亞地區,春節期間的唐人街擺滿來自中國的年貨,年糕、臘肉、春聯等琳瑯滿目。在歐洲,一些大型超市也開始設立中國年貨專區,餃子、湯圓等速凍食品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
業內人士認為,國產年貨出口增長,一方面源於產品自身品質提升與創新。國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對年貨改良創新,如開發低糖、低脂的傳統糕點,滿足海外消費者健康飲食的需求。另一方面,電商與物流的飛速發展,為國產年貨出海提供便利,讓海外消費者能及時收到年貨。
客製化加速產品更新
一些承載着中國文化的文創年貨也在海外市場掀起熱潮,傳統工藝品、特色文創產品等備受歡迎。
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家小商品生產企業,工人正忙着把松塔、樹皮製作成風燈、燭台等裝飾品。企業負責人汲崇山介紹,企業產品100%出口,海外採購商頻繁來訪,提出設計建議,加速產品更新換代。“不少海外客戶都想在春節期間採購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
潮州是全球陶瓷生產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二四年首十一月,潮州出口陶瓷產品101.7億元,同比增21.3%。蘇繡產品也開始出現在巴黎時尚秀場和紐約高端商場。
科技產品成熱門年貨
廣東的智能家電、浙江的數碼產品……不少國產科技產品也成為熱門年貨,通過線上展會、跨境電商平台等渠道,在國際市場上收穫大量訂單。
據中國海關數據,去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手機3.66億台,同比增4.9%,出口金額達3,882.8億元;出口筆記本電腦6,870萬台,同比增2.5%,出口金額達2,599.2億元。
“隨着中國文化在全球影響力提升,春節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和喜愛,承載春節文化的國產年貨正在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