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再就業 增收促經濟
最新就業調查數據顯示,去年九至十一月本地居民失業率百分之二點三,與上一期持平。就業不足率則微升○點三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一點五(達五千八百人),較上一期增加一千一百人。另外,失業人數六千七百人,與上一期相若;尋找新工作的失業人口中,失業前從事博彩業和零售業佔多。
數據反映低失業率下仍有隱憂,就業不足意味着部分人雖有工作,工作時長或工作量不足,主要集中在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和運輸及倉儲業兩大類,料與行業業務量下跌有關。另一方面,失業人口中,以博彩業和零售業佔比大,如零售業受電商衝擊、消費習慣改變等影響,引發人員流動和崗位削減。
疫後經歷兩年的經濟復甦期,企業重啟招聘、人員填補基本落實,短期內進一步消化失業人士不易。失業人數穩定在六千多人,除部分人士失業多時,尋找同行工作欠缺崗位,轉行又未必具備行業所需的技能,特別是部分失業人士年齡偏大,學習新知識和技能較弱,適應新工作環境和方式較困難,轉型倍感力不從心。轉型意味着進入陌生領域,面臨收入不穩定、職業發展不確定等問題,存在抵觸情緒。此外,產業結構調整大氣候下,部分工種的起薪點不如從前,加薪還看企業經營表現,早已不是工搵人的環境。
澳門推動產業多元化,科技、文創、中醫藥、會展等領域逐漸興起,為待業人士提供新的就業方向,要抓住工作機遇,政府可提供職業培訓、給予創業扶持,還須考慮社會變化和洞察市場新需求。如有會展公司、演藝製作公司對人資需求殷切,一些曾經從事運輸及倉儲者,憑借其對物流和場地佈置的經驗,經培訓成功轉型為會展物資調配工作;一些零售人員也可投身文創行業。參考內地,除外賣平台吸納和催生大量就業崗位,家政、小孩陪玩員、照顧人員等新職業悄然興起,提供多元工種選擇。如今提振內需是頭號工作,助力居民就業促進收入增加,形成經濟良性循環。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