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需求加快審批
工務局:在建低層單位520個
【本報消息】工務局發出新聞稿,考慮到居民不同居住需要,且審理中的高層住宅需時較長,該局按先後緩急審理公屋等外,抽調人手加快低層樓宇審理。據局方至五月底的統計,已完成審批且在建中的低層樓宇項目共59個,分散本澳各區,可提供500多個住宅單位。處於計劃階段及審理中的低層樓宇項目也有174個。
仲量聯行澳門住宅部主管黃智威表示,政府加快審批低層住宅有助回應市場供應量,但最終仍需要依賴高層大型單位供應的項目。相信今明兩年供應仍偏緊,未來三年估計可落成單位約有7,000個。
重視處理低層項目
工務局新聞稿提到,考慮到審理中的高層住宅樓宇項目集中於某些區域且需要提交的專業計劃種類較多,審理時間會較長,同時考慮到居民實際需要,為此,局方重視處理低層住宅樓宇項目的申請個案,利用電腦系統分流低層與高層樓宇計劃,透過提醒功能,把握進度,務求在法定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審理。
根據局方資料顯示,今年至五月底,在建中的私人低層住宅樓宇項目共有59個,共提供520個單位(詳見附表)。項目主要分佈在舊區,餘下則分散在不同的區域。同期,已建成並獲發樓宇可使用准照(俗稱“入伙紙”)的低層樓宇共有11個,涉及114個住宅單位。
工務局近年來積極並持續地推出多項優化及新增措施,理順各個環節,促進審理效率。今年新增的措施包括建立跟進竣工檢驗的溝通平台,以及透過電腦流程管理系統和調配人手等優化審批工作,稍後還將推出《建築、擴建工程計劃編製指引》。局方會繼續優化審批工作,相信在業界配合下能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
三年七千單位落成
黃智威表示,局方加快低層樓宇審批可回應部分供應需求。普通七層或以下樓宇,如沒有地庫兩年可完成建築,有助紓緩供應不足。但單靠低層供應未能對症下藥,低層樓宇位於舊區,土地面積細限制單位供應量,始終要靠中高層樓宇才能緩解需求。這需要局方加快審批程序,或增強人員應付大量審批工作。
他估計,未來三年將有約7,000個單位落成,但80%已在前階段樓花銷售已賣掉,故估計每年一手單位供應僅500、600個,當然也有部分已買入樓花會在市場轉售,但相信未來一、兩年供應仍偏緊。樓花法實施後,已入則但尚未批則的項目,估計需一年多後才符合三個條件銷售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