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向醞釀新變化
近期美債債息上升引起各類資產價格波動加劇,反映環球資金轉倉套利,並作新部署。假如資金部分流出債券資產,資金流向可能會發生甚麼變化?
一般而言,資金流向有兩個主要驅動因素:相對回報和避險。即資金始終離不開在追求相對回報和避險之間取得平衡。○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經濟基本上進入弱復甦的過程。各國量寬措施導致流動性充裕,以及歐債影響漸為市場所消化(歐央行推出OMT後相當於為歐債築起防火牆),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已降至海嘯前水平。
目前金融市場環境有兩個特點: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改善,以及流動性依然充足。在這樣的前提下,預期環球資金流向將發生趨勢性改變。一方面,資金在過去一年中過度重倉債券,債市已累積大量升幅。以彭博全球高收益公司債指數和美國道瓊斯指數為例,前者在一二年全年升幅達19%,後者僅升約6%。另一方面,縮減QE預期觸發美債息率啟動債息理性回歸之旅。作為美元債券利率基準的美國國庫債息率回歸歷史平均水平,令美元債券債息整體有被動向上修正的壓力,從而引起價格回調。
過程中,部分資金將開始流出債券市場,轉入相對高風險資產和地區。因此具估值優勢的資產和地區將有機會中長線受益(未來六至十二個月)。當然,部分資金將流出債券市場,但不一定代表債市會開始熊市。需要謹慎關注的地方是,利率擔憂漸強和伴隨而來的市場震盪,對債券市場造成的衝擊。
建議投資者可考慮調高資產組合配置的靈活性,分段加大股票資產的配置。在環球基金資產配置套利活動的過程中,長線資金或逐漸由債市轉戰股市,由原先的“重倉”市場調配至落後市場。其中港股及A股目前的低估值,將發揮吸引力。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澳門) 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