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計劃跟進要到位
經濟繁榮,不少打工仔希望工字出頭,政府推出青年創業援助正合其時。澳門投資渠道狹窄,炒樓門檻好多人應付不來,相反投資創業門檻可高可低,尤其現時經濟環境一片向好,各方面條件都營造出創業氛圍。不然,祇靠打工儲蓄恐怕圓置業夢遙遙無期。
政府推出免息貸款計劃,鼓勵一批年輕人走向創業之路,引發一窩蜂申請已可預期。不同團體對政府推出援助計劃大表贊成,回應多年來市場的訴求。事實上,過去坊間也大力倡議政府推出扶助創業計劃,一直祇聞樓梯響。當時坊間有聲音認為,澳門經濟亮麗,人資供不應求,打工仔不愁工作,何須再推創業等扶持計劃,擔心彈藥落錯時機,令經濟更加亢奮。與其錦上天花,何不逆境時雪中送炭?
經濟大氣候造就就業條件,工薪階層不愁飯碗,很多人連年加薪。但要一展才華,除了打工,還可有多種選擇。尤其社會關注晉升困難,創業或成另闢蹊徑的好選擇。故政府推出青創援助,贏得一片支持聲音。稱讚聲中,公衆對於政府的扶持措施有更大關注,對公帑用得其所要求更高。
資金運用上,自非典後政府支持企業度過難關推出了中小企援助計劃,援助額不斷加碼,申請宗數持續上升,但支持成效卻鮮有資料披露。除有申請及批出個案及款項,以及拖欠還款等違約個案,其餘所知甚少。至今已批核的貸款金額高達十五億二千多萬元,倘僅以準時還款作為成效準則,顯然無法滿足公衆希望對公帑運用的監督。由此延伸到青創計劃的審批以至資金到位問題,更成廣泛關注環節。
雖然財爺開腔指政府有多個部門可為創業人士提供諮詢、培訓甚至辦公室等使用。但相較創業人士希望提供的專家式顧問協助,廣泛性協助似乎欠缺針對性,也與社會期望全方位協助青年人創業有距離。
總體而言,公衆希望青創計劃成功起動的同時,更希望有更多的後續跟進工作,而非單靠提供資金便完成扶持青年創業。誠然,創業者做生意,必須負擔盈虧風險,政府資助只是扶一把。資金扶助其一,經驗和知識補充其二,否則很避免高失敗率的宿命。對於公帑運用,有賴審批以至後續的跟進。嚴格把關亦能透過跟進輔導達致,從實際操作檢視資金到位和確保用得其所。杜絕坊間常質疑申請政府免息援助可炒股、炒樓等流言,希望扶持措施能真正有利於創業者和實體經濟。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