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業增強意識 提升負責任行為
常聽到有關全球氣候暖化和大自然棲息地與資源被破壞的消息。如何管理與計劃旅遊業發展,也直接影響大自然生態和社會。一九九五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可持續消耗”的意義為“在因應基本生活需要和提供更高生活質素,使用有關服務和產品的同時,必須盡量降低對大自然資源的使用,控制損害性物料的處理,以及盡量避免廢物排放對整個生物鏈所造成的污染,以免危及後代。”
保育環境發展旅遊
在澳門,對社會發展具影響力的人物需要持續地就“澳門發展對已經就讀中、小學的下一代帶來了怎麼樣的遺產”這個議題上作出提問。當新一代將來回望今天的一切時,對於在被迫繼承由不太負責任的行為所帶來的產物,會真心稱讚嗎?
旅遊業發展通常是單向和不可逆轉,有時是無法預計的,這點在澳門過去十年的發展中明顯相似。“負責任旅遊業總體規劃”的意思,是有遠見地預測該旅遊城市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的樣貌。其中一部分是採納適當的方法來確保自然生態和資源受到充分的保護,並保證社會大衆參與在此過程中的能獲得大同,這些都能以通過制定積極和有遠見的政策來幫助實現。
最近幾年,澳門政府和一些私人旅遊企業曾倡議綠色環保,例如節約能源。可是,即使採取環保策略是受歡迎和被接納的,它並不完全等同“可持續旅遊業發展”,這是需要考量的問題。
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並確保社會參與其中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政府有責任為社會創立正確政策,以提高地方競爭力來吸引合適和充足的投資,藉以確保正當行商,且發展及增長可涵蓋所有有關的實體。若政府施政只是為“填補裂縫”,非為應付迎面而來的問題,後果嚴重,且大多具負面性。缺乏良好的環保計劃,或因環保和污染政策粗劣而帶來的後果,影響通常是慢性的,人們往往等到問題浮現才處理。
增強旅客居民意識
綠色自然區在澳門已明顯消失,蓬勃旅遊業帶來更多的車輛及道路施工,加劇澳門本已嚴重的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問題。澳門的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和文化結構,從未面臨過如此巨大的壓力——包括旅客數量不斷上升、外僱輸入和為配合發展所需而增蓋的公共建設。
在進行綠色環保工程時,“減少、再用、回收、尊重”等是經常聽到的關鍵詞。這裡的“尊重”並非純粹指對大自然的尊重,還包括對他人的尊重。其中需優先考慮的是鼓勵澳門居民和旅客與大自然間聯結起來。如有需要,居民和旅客的行為必須改變以配合環保行動。
澳門旅遊業的可持續不能單靠不斷地保持自然環境,或通過應變措施以確保路氹金光大道的延續發展。居民和旅客必須增強意識,了解尊重和保護自然和文化環境的義務。在旅客落實保護自然和文化環境的同時,居民應同時把旅客當作“賓客”。
前線旅遊接待人員應有的親切、溫暖和高質素的服務,但卻緩緩下降,這亦是其中一個影響持續性發展的因素。旅客在遊澳的行程中,不免會接觸到出入境大樓的職員和的士司機,若這些服務交替稍有差劣,旅客在回程後,對親朋戚友或媒體形容在澳門旅遊的體驗,會造成漣漪式的不良影響。如對抱較高質素期望的商務旅遊而言,影響尤甚。
解決污染事不宜遲
若要行為上有蛻變,教育和培訓是關鍵。如能向旅客和居民提供正確方法和技能,那麼今天所作,將成他朝之果,讓下一代懂得面對和解決困苦,或是創造世代相傳的遺產。這不能單由大型綜合度假酒店或政府去推動,其他有關團體例如供應商、旅遊協辦商、建築商和運輸界企業,都應致力協助和參與。解決環境污染並沒有政治或其他界限,澳門確遭受由中國南部帶來的污染影響,但若可為旅遊服務業作理智、精神上的改變,繼而延伸到其他領域的經濟得益,就指日可待。
旅遊業是一把“雙刃劍”,同時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給予“持續性發展計劃和管理”擁戴者的告誡是——不能遲疑。澳門發展至今,已帶來或將帶來對澳門的隱憂,須落實正確措施,以防為時已晚。持續性的理念也連接着整個社會經濟,並根據角色而有所不同——例如業主或租客、商人或顧客等,其中一方或得到更大利益。但事實是所有角色必須共存於這個共同創建的社會。警告跡象已至:若再延遲加強意識,耽擱執行措施,推搪責任於澳門旅遊業之間,旅遊業在未來五年或十年後衍生的負面後果,將需要更多資源,也需面臨更大挑戰。
默希濂(李雪瑩 譯)
澳門大學博彩及酒店服務業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