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子承父業 可遇不可求
【中新社成都七日電】四川本土企業龍頭老大劉永好,日前卸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由“八○後”女兒劉暢接棒。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紛紛退休,公衆眼光逐漸聚焦到“創二代”身上。
與劉永好同為蓉商的創一代代表人物“輸液大王”劉革新,在參加財富全球論壇之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民企“子承父業”可遇而不可求。科倫藥業的劉革新認為,不是每個企業家的孩子都可接班,一定要條件成熟,衆望所歸才行,“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劉革新是幸運的,其愛子劉思川正逐步進入“接班人”角色,成為新一代掌門人的不二人選,並在員工中逐漸形成威望。
接班也要衆望所歸
“如何保證這個小概率事件在我公司裡成為一個確實的事情?”劉革新說,下一代接班人不僅要足夠聰明,還要對行業足夠了解與熱愛,最重要的是衆望所歸。“我們公司有一個民意評選,對團隊接班人進行科學制度性的考核,這樣的考核可避免決策者強行把不稱職的接班人放在崗位上。”
讓權力的競爭在商戰中自然形成,企業將來的傳承也會較穩定。如果是通過特殊性質,強行安排的接班人會很痛苦,挑戰也很尖銳,“子承父業”可遇而不可求。可見,對家族企業來說,“接班人”問題至關重要。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在談到女兒接班時曾說,自己起碼要再幹二十年。“關鍵看她本人有沒有興趣。”宗慶後表示,在美國繞了一大圈的國際化女兒如果“看得上”娃哈哈,那肯定就是她的了。
劉革新也想借財富論壇在成都召開之機,提問世界500強企業華為公司:“作為中國國際化最成功的企業,核心接班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嗎?”
“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他是一個成熟企業進行傳承的焦點問題之一,他應在最核心的崗位進行培養,以便脫穎而出,不是齊步前進。”劉革新希望華為公司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確定自己的核心接班人。“對這樣的企業,核心接班人需要有一個培養戰略過渡期。”
海歸創二代有前途
作為中國民企的“接班人”,他們繼承了父母一代創業帶來的巨大成果,在資金、人脈、市場和教育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優勢。不過,創一代們也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
也有許多人認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接班人,沒有體驗過創業的艱辛、奮鬥的孤單。四川大學非公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濟琛稱,時代在變化,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富二代和創二代大有前途。”
就李濟琛了解,民企下一代接班人大部分都有海外求學背景,能助推本土企業國際化。“他們比上一輩能更好地融入海外的文化環境,在開拓國際市場也有一些新的理念。”
劉革新用“天助自助者”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祗有通過奮鬥,上帝才會為你劈山開路。他希望下一代接班人也能如此。“中國的希望在中國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希望在下一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