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聞  |  國內指南

      分享到 Google 書籤   分享到 Facebook  
下半年經濟政策宜靜不宜動
日期:2013/6/7 12:00:02     

下半年經濟政策宜靜不宜動



今年中國經濟料前低後高 (路透社)

    內地學者:

    下半年經濟政策宜靜不宜動

    【路透社北京六日電】外界對中國經濟下行憂慮加劇之際,中國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認為,中國經濟今年料前低後高,並維持年內GDP增幅8%的預期;下半年政策選擇建議宜靜不宜動。

    他稱,上半年相對寬鬆的貨幣投放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時滯性,政策效果有望下半年顯現。同時中國面臨的產能過剩更集中於傳統製造業,與民生相關的現代服務業投入卻嚴重不足,內需市場消費潛力仍很大。

    “中國經濟現在的問題更多是長期制度及結構等因素累積而成,經濟本身對刺激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已不那麼敏感,因此政策選擇上一動不如一靜,應把更多精力用於體制改革等方面深層次的問題。”范劍平稱。

    產能過剩偽命題

    下半年即使有貨幣政策的微幅調整,利率方面亦應下調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仍應上浮,畢竟目前通脹壓力並不大,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卻不低,不對稱調息有利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范劍平指出,每一次經濟調整中均強調產能過剩的因素,事實上產能過剩是個偽命題,中國祇是在傳統製造業存在產能過剩,但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服務業消費需求卻遠遠沒有滿足,這方面的投資空間仍很大。

    “消費需求需要開發,如北京霧霾天氣多,對室內運動健身的需求明顯增多,卻很難找到合適的消費場所,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中國不用擔心消費需求不足,根本就無法滿足,服務業一點也不會過剩。”范劍平稱。

    中國在民生投入方面的欠賬很多,包括以前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均為製造業服務,並不是為滿足民生需求。政府現鼓勵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也應為滿足消費需求進行必要的公共投資,這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

    從制度推行改革

    傳統製造業可提供的就業機會已越來越少,從傳統服務業到高端服務業的轉型,卻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為甚麼經濟增速放慢但就業形勢尚好,一、二線城市諸如北京、上海等地房價屢調難降的重要原因。

    “因服務業創造更多的需求,有需求的地區房價上漲在所難免,這不是限購限貸所能抑制的。”他稱,中國一定是局部地區因過剩出現房價下跌,但局部地區的房價卻仍在上漲。要化解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依靠傳統的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已不大,更需從制度、體制等方面推行實在的改革,這也是包括學界在內的各方對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如此期待的重要原因。

    “簡政放權中國已做了十多年,雖從政府層面看已放了那麼多,但企業卻不這麼認為,這種形式的鬆綁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放權,因繩子並沒剪斷,祇是這邊鬆一點那邊可能又緊回去。”范劍平稱。

    報批程式無減少

    他以政府對投資審批制度的改革為例,從投資審批到投資核准制,表面看從審批到核准是市場化的進步,但企業卻抱怨祇是換了一個名稱,真正的報批程式一點沒減甚至更多,這也是為甚麼政府一直表白簡政放了多少權,企業反映卻不熱烈,十多年間企業絲毫沒感覺到減負的重要原因。

    “中國更需要實在的改革,而非祇做表面文章。這種改革的本質是要政府釐清與市場的邊界,政府祇是制訂公平的遊戲規則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而不是跑到別人的地裡亂刨,卻把自己的地撂荒了。”范劍平稱。




∞∞ 友情鏈接 ∞∞
澳門人才網 澳門交友網 澳門拍賣網 澳門補習網 澳人的遠程大學 澳門教育網

Copyright 2012-2015 澳門房產網(www.Find853.com)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Find853.com(澳門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