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要多學 年長要踏實
投資者在投資前應先認清投資目標,是為了買車、買樓、計劃退休,還是純粹只想對抗通脹,然後再針對目標去設計投資期間的長度、可接受風險程度等。
在投資目標設定上,首先要評估自己目前的情況,如較年輕、家庭負擔較輕的,可以把目光放得遠大些,投資工具的選擇可以較進取,甚至可以小額嘗試各類投資工具,不但能增加對各類理財工具的了解,還能增加個人對投資方面的學習動機。即使開始時造成虧損,也影響不了人生,因為在投資金額只有幾萬元時虧損,總比幾十萬時虧損好。在貨幣持續貶值的大趨勢下,理財知識必不可缺,筆者甚至認為應在中小學課程上加入理財課。
較年長、家庭負擔較重的,應較為現實及小心,先衡量家庭收支狀況,把目標設定在合理區間,不能把投資預期回報定得不切實際,例如一年翻倍,畢竟股神畢菲特的投資年複合回報率也未超過30%。當然,這已非常高了。應慎重選擇投資領域,如果是與自身工作行業或專業相關的會更好,這項因素的存在絕對會增加投資回報率,因為你總能比行外投資人更快地掌握及消化資訊,甚至能預見趨勢。假如真的對投資一竅不通,那投資任務就要外判給基金與理財顧問了,這時重心應放在基金(經理)或理財顧問的選擇上,記得,這很重要!
雖然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無奈選擇基金(經理)的最有效方法亦只有看基金的過往績效,至少在你沒法與基金經理接觸的情況下必須這樣,起碼要知道過去為投資者帶來的是回報還是虧損。理財顧問選擇更重要,因為普遍情況下,要欠缺投資知識的人選擇基金與要他們進賭場玩百家樂情況相若,分別在於虧的是基金交易佣金與管理費,而不是概率;因此必須找一個有熱誠,會真心為你的財富而非交易佣金着想的理財顧問,另外必需花時間去確認他是否具備足夠的金融知識、至少要懂得按客戶的財務特性去選擇適當的基金類型,而不是只會胡亂搬出分散風險的“大道理”。選擇基金時彷彿像玩輪盤的賭客一樣按心情下注。真的,選擇一個專業的理財顧問很重要,為了財富,這是需要花時間去尋找的。
投展協會洪天濱
nelsonhong@idpa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