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留澳工作之我見
近日關於“外地學生可否留澳工作”的話題,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作為一個在內地及澳門高校均有就讀經驗、一直從事經濟研究的澳門人,我對此亦作了一些調查和分析,希望以此抛磚引玉,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學生留澳工作的利與弊。
衆所周知,博彩業是澳門的龍頭行業,長期以來支配着經濟發展。雖然各行業均有調整,尤其製造業人數逐年下降最為明顯,但博彩業仍是就業人數最多的。○三至一一年旅遊博彩業就業人數持續增加,這或因各大型酒店陸續開業所致。荷官入職薪金較其他行業高,加上政府、傳媒、社會一致唱好博彩業的未來發展,紛紛放棄升學機會投身博彩業。可惜社會對博彩業的過份“重視”和“寵愛”,削弱青少年對自身投資的意慾。也由於賭場薪金比中小企高,很多人跳槽到賭場工作,令不少中小企面臨人員短缺。
外僱佔勞動人口逾20%
製造業曾是澳門經濟支柱之一,但近年面臨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博彩業開放帶動經濟快速轉型及○五年取消紡織品成衣配額制度,相繼給澳門紡織業帶來嚴重的衝擊,壓縮澳門製造業的生存空間。在九二年澳門共有1,900家工業廠商,但到一○年工廠數量已減至905家。加上這個行業工資水平低,相比其他行業工作也最辛苦,這也是導致製造業目前職位空缺數目最多的根本原因。
政府自八八年正式批准輸入外地僱員。據政府人力資源辦公室資料顯示,九一年輸入外地僱員達11,331人;九二年為9,728人;九三年輸入達10,256人,比九二年增20%;九四年底增至31,206人,比九三年增23.22%,約佔全澳就業人口14%。
○五年輸入外地僱員達39,411人;○六年為64,673人,在○五年的基礎上增63.9%。由於○六年永利娛樂場和○七年金沙娛樂場、威尼斯人娛樂場的相繼開設,○七年澳門博彩業發展達鼎盛時期,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激增。○七年外地僱員數量達85,207人,○八年底增至92,161人,較○五年同比增133.8%。○九年外地僱員為74,905名,對比○八年降18.7%。一○年在澳外來勞動力人數為75,813人,一一年為94,028人。據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一二年第一季在澳的外來勞動力為95,187人,與九一年外地僱員數量相比增740%,佔澳門總勞動人口的21.9%。
補充三階段發展需求
回歸以來,○○至○三年澳門外來勞動力人數呈小幅下降,○三年七月起,內地開放港澳自由行後,內地遊客帶動澳門經濟高速發展,由此產生許多職位空缺,這就需要大量素質較高的勞工進入澳門來支撑經濟的發展速度,外來勞動力人口隨之上升。○五年一至四季,外來勞動力期末結餘累計達4萬人,○六至○八年更快速增長且每年分別達6.4、8.5、9.2萬人。但隨着○八年金融海嘯的來臨,澳門經濟受波及,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導致○九年外來勞動人口下滑,很快的跌破10萬人,一○年以後外來勞動人口才開始恢復增長的跡象,一一年外來勞動人口期末結餘累計重新回到10萬人以上的水平。
若把外來勞動力分為三個產業階段,可看到第一階段為○三年三月至○六年三月,這一階段澳門出口加工業的外來勞動力人數佔據着主導地位;第二階段為○六年三月至○八年九月,這一階段的外來勞動力人數主導產業由旅遊博彩業取代出口加工業;第三階段為○八年九月至一一年三月,這一階段由於金融危機的波及,大多數產業外來勞動力人數處下降趨勢,但旅遊博彩業依舊為主導。由此可推斷,澳門現階段旅遊博彩業和建築地產業將成為最主要產業,金融保險業將隨着整體經濟的發展不斷提升,出口加工業的衰退將促使其轉型。
技術貢獻略勝本地人
根據宋雅楠的研究,資本投入、外來勞動力、本地勞動力和各自的技術水平,均對澳門經濟增長產生正向顯著影響。其中,影響程度最大的為本地勞動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表現為澳門本地勞動力每增加1個百分點,澳門GDP將增加3.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外來勞動力對澳門經濟的拉動作用則較小,為0.618個百分點,但此結果也與澳門對GDP拉動貢獻最大的博彩行業禁止外來勞動力進入,外來勞動力僅能從事居民較不願從事的低薪工作,因而外來勞動力對澳門GDP增長的貢獻不如本地勞動力高的現實較為一致。此外,澳門外來勞動力技術水平對GDP增長的貢獻略高於本地勞動力,但差距僅有0.005個百分點左右,說明現時澳門外來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在技術貢獻上並未有較大差距。
同時,隨着澳門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製造業就業已難維持對經濟的正向貢獻作用,無論僱用本地或外地勞動力,均造成人力資源的佔用,而限制整體經濟快速發展。建築業方面,外來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明顯高於本地勞動力水平,原因在於本地缺乏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建築人才,通過引入外來勞動力得以彌補經濟快速發展下的建築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措施。
旅遊與其他服務業方面,本地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於外來勞動力,在於該行業為居民主要集中工作的行業。政府實行就業比例配額和行業限制等措施保障本地勞動力就業,並嚴格限制外來勞動力的數量,令外來勞動力對澳門經濟的貢獻程度低於本地勞動力。但研究也證明澳門引進外來勞動力確實促進經濟發展,完全符合澳門發展的長期利益。
廉價勞動力降低成本
在對居民的就業影響上,宋雅楠發現,在長期關係中,製造、建築、金融和旅遊業的外來勞動力,會對本行業工資水平產生長期影響。除建築業外來勞動力會微弱拉升行業工資水平,其他三個行業工資水平均受到本行業外來勞動力進入的影響而降低,說明廉價外來勞動力降低該行業的工資成本,進而從人力資本方面提升澳門競爭力優勢。
其次,旅遊業是近年快速發展的行業,雖然外來勞動力的引入,降低旅遊業工資平均水平,但其衝擊作用顯示出長期漸強的正向效應。這種正向效應也反映在旅遊業對其他行業的工資水平拉動上,說明旅遊業作為龍頭行業對就業人口的吸納能力,導致澳門不僅在旅遊行業需要引進大量外來勞動力,其他被旅遊業擠佔的行業更需要外來勞動力滿足其開工需要。最後,透過旅遊業外來勞動力的進入和工資的提升,也對其他行業工資產生拉動作用。
引進外地人才會否阻礙或促進本地勞動力向上流動?澳門本身存在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本地人缺乏向上流動的途徑,這個問題產生的根源並不來自於引進外勞。
子 文
(作者是中山大學經濟系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