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貿易收支平衡
匯改非側重擴匯率波幅
【路透社北京廿八日電】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專家趙慶明表示,當前中國匯改最重要的不是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應實現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
《上海證券報》周二刋登趙慶明的文章認為,當前匯改最緊要的不是在擴大波幅這樣的技術細節上做文章,應首先注重實現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在解決外匯市場長期存在的供求失衡後,逐步放鬆實需交易要求,以促進外匯市場走向成熟。
“當前1%的波幅已夠用。深化匯改最要緊的是實現貿易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同時要放鬆外匯交易的實需要求,積極培育外匯市場,促進外匯市場盡快成熟。”趙慶明表示,現在持續大規模的貿易順差已成為其他國家不斷施壓人民幣升值的藉口和人民幣匯率存在低估的論據。
放任市場必單向升值
“國際收支不平衡反映到外匯市場上就是外匯供需不平衡。外匯供求失衡,如果放任市場去決定價格,必然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在外匯供求失衡下,人民幣匯率也就不可能真正波動起來。”他說。
中國外匯市場很不成熟,缺乏深度和廣度,沒有價格發現功能,也談不上有價格彈性。投資者的預期高度一致,要看漲都看漲,要看跌都看跌。如果沒有央行的參與,甚至談不上流動性。對此,他建議,人民幣外匯市場尤其是銀行間具有批發性質的外匯市場,應該逐步放開實需要求,只有讓出於不同交易目的的交易者都進來,市場的流動性才會改善,市場上的預期才會分化和分散,價格彈性才會提高,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才會得以挖掘和實現。
他稱,放鬆實需交易原則並不等於放任市場、完全不管。金融管理當局可通過制定交易規則、監測交易、分析交易資訊等對市場實施監管,在特殊時期也可以直接入市買賣(所謂的入市干預),維持匯率的相對穩定,防止匯率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