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霸權定儲備貨幣一哥地位
本經濟小組在上月十四日及廿八日的文章中,曾探討全球經濟一體化,現正日漸趨向為區域化經濟體系。上述兩篇文章中,亦曾提及中國現正面臨兩難的局面,人民幣必須尋求出適合自身國家發展的匯率水平,以求平衡中國一方面維持和保障出口的競爭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熱錢流入;另一方面則不斷增強人民幣的吸引力,期望轉化為國際社會認可的貿易及儲備貨幣。
根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ociety of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 SWIFT)今年二月的報告指出,人民幣在全球最常用貨幣中只排行第13位,佔一三年一月全球交易0.63%。在所有亞洲貨幣中,人民幣排行低於日圓(第4位,佔2.56%)、新加坡元(第8位,佔1.05%)、港元(第9位,佔1.02%)及泰銖(第10位,佔0.97% )。在全球中,歐元排行第一位,佔一三年一月全球交易40.17%,美元則緊隨其後,佔33.48%。
須先開放資本賬目
歐元及美元在上述的排行榜上能贏得領導地位,並不出人意表,因兩者共佔全球交易高達76%。歐盟區目前在全球貿易地區排第一位,美國則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家。中國雖然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貿易國家,但在全球實際經濟交易中,卻僅佔總量的0.63%為人民幣交易。毫無疑問,主因在於人民幣仍未能自由兌換。故中國對能源及原金屬的龐大需求,只能倚賴以美元計價的原材料商品的入口供應。
本經濟小組曾指出,如果人民幣期望完全國際化,必須完全自由兌換,但要達到此目的,中國必須開放其資本賬目。但是開放資本賬目,即意味着國家的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其中包括匯率的自由化、利率的市場化、和金融機構的全面國際競爭化。以
的風險,相信中國政府需要頗長時間評估,和更深化的金融改革。這將是個冗長及緩慢的過程。過程中,中國採取一個中間過度路線。一方面,中國持續擴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幅、且深化國家內部的金融改革,以及增強自身金融機構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減少外來金融風險的衝擊;另一方面,中國繼續與它的貿易伙伴商議及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及建立離岸人民幣中心。
鞏固外儲貨幣地位
過去數年,中國與多個貿易伙伴國家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包括日本、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等16個國家。最新的是與巴西簽訂的600億巴西雷亞爾(reals)或1,900億元人民幣(折合約300億美元)的互換協議。這數目相等於巴西輸入中國八個月的出口總值,以及由中國輸入巴西十個月的進口總值。
另外,法國央行有意與中國建立貨幣互換關係,把巴黎打造為歐洲的重要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與倫敦爭一日之長短。目前人民幣在法國的存款總額達100億元人民幣(折合約16億美元),亦是繼倫敦後在歐洲的第二大人民幣市場。但以金融頭條新聞而言,最轟動的或是中國已在對澳洲進口及出口方面取得驚人進步,攀升為澳洲第一位貿易伙伴。澳洲更史無前例地宣佈將澳洲總值4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5%約20億美元,改為購買中國國債。這是澳洲首次將外匯儲備投資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藉此配合早前已簽訂總值300億澳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
人幣接棒流通風險
凡此種種,均不約而同地指向自四四年布雷頓森林協議後,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一哥地位,是否已開始不斷下滑,改由人民幣在不久將來取代。探討這可能性前,須清楚認識環球儲備貨幣,及環球貿易貨幣的分別。試想以目前中國國民尚未開發的龐大消費能力,加上中國對各式各樣進口貨品的需求,只要中國經濟增長步伐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人民幣將毫無疑問地提升其在環球貿易結算貨幣的份量。
但除非中國開放它的資本賬目,及人民幣可以完全自由兌換,不少國家央行仍對能否接納把部分外匯儲備,改為持有人民幣所承擔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流通風險有所保留。另外,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及中銀行長劉明康近期在倫敦卡斯商學院致詞時,對中國國內金融服務行業,能否妥善處理一個更國際化貨幣所帶來的額外風險存疑。他說:“直至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說國內有任何金融機構,無論是以合併或團體型式,在風險評估或資產負債管理上,擁有傑出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而言,對這些機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任務,更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一哥地位並非永恆
任何一個國家,作為全球外匯儲備一哥地位的貨幣,卻非可永恆保持不變。回顧過往歷史,這角色曾由不同的國家擔任。由十五世紀葡萄牙開始、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十七及十八世紀的荷蘭及法國、英國則由十九世紀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此角色始由美國接棒。在上述的每一個例子,該國的貨幣均由影響環球衆多地域的實質政治力量支撑。例如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拿破崙王國、以及號稱“太陽永不落下”的大英帝國。美國與以上的例子稍有不同,其名義上並非一個帝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它卻是碩果僅存的強國。
有趣的是,除屬於蒙古帝國的元朝外,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帝國,也從未嘗試建立成為一個帝國;故中國政治力量對世界的影響從來是地區性大國。近六百年來世界近代史上,主要強國都是海上霸權,但中國在過去五千年來均沒有海上爭霸的意慾和經驗,正因如此,一個這樣國家的貨幣,是否真的可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一哥?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否真的願意挑戰美元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