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聞  |  國內指南

      分享到 Google 書籤   分享到 Facebook  
語言魔法
日期:2013/3/31 12:00:01     

語言魔法

陳嘉瑋

    語言魔法

    有一種魔法,有着最隱蔽的外衣,即使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卻不清楚她強大的力量。偶爾當魔法展現其威力時,可為我們帶來快樂、朋友、財富、健康,也可做成決裂、痛苦、孤獨及各種的傷害。奇怪的是,我們卻不知道運用的方法,往往只抱着僥幸心態,冀得到滿意結果。

    這一魔法,便是語言。

    多少次,你的一句鼓勵,讓絕望的人重拾活着的希冀;多少次,你一句祝福,讓人得到心靈的洗滌;多少次,你一句甜言蜜語,就讓人能開心一整天?多少次,你因受到無理責備而感到委屈;多少次,你聽到某句字詞而觸及你的神經,多少次,人們一句評語,令你惱上個半天?相反地,有沒有想過,你無心的一句負面話,可能對身邊的人造成極大傷害,甚至絕望?

    你可有察覺到有一些人經常帶給身邊的人很親切、舒服的感覺?跟他在一起會很自然而然地暢所欲言,遇到煩惱時,會給你安慰,令你振作;即使意見不合,也很容易彼此達共識,事情迎刃而解。這樣的朋友,令人覺得十分投契,大家都喜歡與他交往。因為這一點特質,也為他帶來不少生活及事業上的幫助。你希望自己也能帶給身邊朋友正面舒服的感覺嗎?

    溝通在於對方回應

    要掌握語言的魔法,首先從溝通的意義開始。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傳達及回饋的過程。以求達到互相了解明白。因此,有效的溝通應是雙向的。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回應。例如老師傳授知識,學生聽完課堂卻完全一竅不通。又或母親嘮叨叫女兒用功讀書,女兒卻只顧望着電視機沒有半點回應。這些溝通,失去意思。要溝通變得有效,輸出者及接收者均有責任。輸出者要清楚表達思想感情,令對方明白的同時,接收者亦須配合作出適當的回應,溝通才變得有意義。

    大家可能會認為,心裡想甚麼便會說甚麼。但有否發覺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說話很多時沒有真正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及經驗,卻出現很多誤解,甚至衝突?原因是我們說話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要了解別人說話背後的深層意思,從而達到有效溝通,先要懂得處理語言的三大限制:扭曲、刪減、一般化。

    扭曲:泛指所有沒有根據,卻自以為是的語句。

    例句:一、你買咗一定後悔!二、唔同我講即係唔重視我。三、關係好難維持!

    刪減:意思不詳盡、不完整,或主語、標準不清晰的語句。

    例句:一、我好煩。二、最差就是我。三、正衰人。

    一般化:以一種經驗去泛指所有都一樣,及各種帶有限制性信念的語句。

    例句:一、你次次都係咁。二、我冇可能學得識。三、我每朝都要飲咖啡。

    探求語言背後真意

    請試看以下的兩個對話內容,是否可認出是哪一項語言限制?

    (一)

    女:你今天沒有來找我,一定沒有想念我。

    男:我很倦。你認為即使我放工後很疲倦也要去找你嗎?

    女:……

    女的認為沒有找她等同沒有想念她。是扭曲。男的回答只解釋沒有來的原因,並加上埋怨,完全忽略語言背後真正的重點:“想念我。”自然引起對方的不高興。如果換了以下的回應,感覺會否好些?

    男:我很想念你。只是工作很忙,感覺很倦。

    (二)

    男:你為什麼這樣做?

    女:我知道無論我做甚麼、說甚麼,你都不滿意。

    女的認為她無論做甚麼,他都不滿意。這是一般化及扭曲。這樣的回應,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再加上沒有理據的指控,自然產生反效果。這時若要達到有效溝通,男的應以婉轉、溫柔的方式,先破解語句中的一般化及扭曲,例如探討為何她會有這樣的想法,或指出一些欣賞她的地方,以緩和女的負面情緒。

    由今天開始,你不難發現在身邊人或自己的話語中,都充斥着這三大限制的影子。要掌握語言的魔法,達到有效的溝通,先必須撥開說話表面結構中的扭曲、刪減、一般化,深入探求語言背後的真正意思。

    澳門大學管理學學系

    陳嘉瑋

    (資料出處: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身心語言程式學)




∞∞ 友情鏈接 ∞∞
澳門人才網 澳門交友網 澳門拍賣網 澳門補習網 澳人的遠程大學 澳門教育網

Copyright 2012-2015 澳門房產網(www.Find853.com)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Find853.com(澳門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