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排名可參考勿盲從
經歷金融海嘯後,全球各地政府都改變了對各種評級和排名、指標的態度,雖未至於輕視,不會再奉為圭臬,而是從理性的角度,尤其是從本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審視,甚至反駁。
許多不管來自官方還是學術機構的評級和排名,都有科學和嚴謹的評估標準,但偏差仍然難免,畢竟選取的數據和着眼點不同。就以經濟自由度為例,以前港澳地區非常看重這個評估,尤其香港,因為香港標榜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品牌不能玷污,擔心影響外資投資信心。但顧忌同樣讓香港政府在採取經濟政策上綁手綁腳,生怕背負了干預經濟的惡名,以致於錯失了許多修正市場失序和扭曲的機會,終於累積成嚴重的經濟結構問題和深層的社會矛盾。
隨着環球性的經濟危機不斷出現,現在還有誰會死守着“不干預經濟”的金科玉律?西方國家不斷量寬,香港政府頻繁干預匯率和樓市,並未影響它的自由經濟排名。
所謂經濟自由度的評比,往往亦與外國投資者的利益和進入市場的方便度很有關係。比如十項指標中的政府開支、貿易自由度、投資自由度、貨幣自由度及金融自由度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投資、經營運作和資金物資人員往來。低稅率、零關稅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本和收益。至於非關稅障礙、法治和公平待遇,主要是保障外國投資者權益,減低進入新市場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更透明和可預知的環境下從事商業活動、競爭市場。
雖然自由經濟有足夠的理論支持,但越自由的經濟環境顯然更適合技術、管理水平發達,資金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發展中國家要吸引外來投資,要發展經濟,確實需要相當程度的經濟和市場開放。客觀而言,上述評估指標同樣保障了本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所以評估和排名對一地政府最好的參考是,看看有甚麼問題是外資和外界比較關注,相較其它國家地區又有甚麼可以改革和改善的。
然而,最終還是要視乎本身情況。比如當初澳門政府調控博彩業,引起外界和評估機構的關注。事實上,如果澳門不及時調控,一旦行業競爭和擴充過度,城市配套根本跟不上,社會矛盾越加尖銳,同樣會損害外資利益。
但有的提醒確實點到要處,比如評估機構提到澳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提供企業、勞動法規和長期經濟更廣闊前景,確實也是澳門當前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不但社會大衆關心,也關係到外資企業的長遠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