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時要面臨三種風險
港珠澳大橋沈管隧道長5 .6公裏,由33節沈管對接而成。每個標準沈管長180米,重約80000噸,均采用工廠法預制,然後浮運至13公裏外的施工海域進行沈放對接。據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介紹,E 17沈管安裝首次進入龍鼓西天然水道,施工時正值珠江流域汛期,除存在深水深槽和泥沙異常淤積風險外,“龍舟水”帶來的大徑流造成落潮期海流流速倍增,流場變化更為復雜。三種風險疊加,超越了以往沈管安裝的經驗。
為充分利用內伶仃海域停止采砂的有利時機,保證沈管預制施工有序銜接,項目部專門針對“龍舟水”進行了專題研究,
並開展大規模、高頻率的海流實測,最終決定按計劃啟動E17沈管浮運安裝作業。
拖輪編隊時遇大流速海流
6月9日下午5時,E 17沈管開始絞移出塢。然而,在拖輪編隊過程中,突遇大流速海流,現場決策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暫停出塢絞移作業,並加固纜系,避免了沈管失控風險。一直到晚上10點半,在10多艘海事警戒船的護衛和12艘大馬
力拖輪的拖帶下,E 17沈管終於頂著湍急的海流駛向施工海域,平安通過轉向區,抵達施工海域,完成了沈管沈放前的
各項準備工作。
6月10日下午3點半,E 17沈管經數輪沈放調整順利著床,完成水力壓接,與已安裝沈管精準對接。經貫通測量,沈管
軸線、高程、縱坡符合設計要求。據了解,“龍舟水”是繼深水深槽、基槽回淤之後,完成的又一技術難關。至此,已建
隧道總長達到2925米,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建成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