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超預算 擾亂置業計劃
【本報消息】雖然政府去年再出“新八招”調控樓市,樓價不跌甚有升溫跡象,致銀行估值與市價脫節情況日趨嚴重。有去年底入伙單位現市價450萬,估值不足320萬,差距達130萬。
有銀行業者表示,物業估值公司主要根據過去成交記錄,樓市快速攀升無法估足也是常情。樓按進一步收緊、估值不足情況下,確會影響部分準置業者的計劃。
政府調控樓市後成交萎縮,樓價卻高企徘徊。要置業本已不易,銀行估值與現價如“天與地”,進一步打擊置業。如有新入伙單位市價已升至650多萬,銀行估值只有520萬元。樓按指引限制,樓價600萬以下可最高獲七成貸款上限為360萬,即按估值520萬借足七成,準業主需支付首期高達290萬。即使買賣雙方想成交,亦未必可如願。
有銀行業者指出,去年第四季起樓價估值與成交額已出現差距,加上“新八招”出台後成交進一步減少,並因供應不足樓價不升反跌,物業估值無法追貼市價。此外,亦因樓價已處偏高水平,銀行為防範風險,對樓按業務亦作出調整,預期今年樓按業務會萎縮。
商舖評估落差明顯
另有業者表示,據金管局指引,所有樓按業務必須交第三方物業估值公司估價,銀行內部亦有評估,但因估值公司根據過去成交記錄,不會每天更新,估值與成交價相差5-10%屬可接受範圍。且部分單位成交記錄不多,參照有限,有時採用資料不是最新的,故估計在樓價飆升下普遍與市場脫節。
但業者認為,住宅估值差距尚可接受,商舖估值與成交價差距可達一倍,尤以中區、新岸口區舖位難求,物業公司根據一般租金收入評估價值,投資者則看好前景斥巨資購入舖位,兩種不同的評估形成明顯落差,令商舖估值無法追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