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有加價壓力 製造業續審慎
【本報消息】去年人民幣升值不足1%,有澳門廠商表示,雖是○五年匯改以來升值幅度最小一年,但隨着各項成本上漲,特別是內地傳統製造工人買少見少,工資漲幅大。今年續因人民幣續升值等因素,訂單有加價壓力。奈何出口市場疲弱,落訂審慎。
有本澳廠商指出,美國採購指數未見起色,歐洲景況亦不佳,兩大出口市場經濟表現欠佳。儘管美國解決“財政懸崖”危機,卻無助經濟復甦;且削債危機未除,故出口市場不言樂觀。但已有觸底訊號,相信會逐步回升。經濟氣氛差,零售表現弱,即使訂單成本趨升,亦無議價空間。
廠商解釋,去年外圍經濟欠佳,內地原材料供應價格居高不下,有供應商明言去年加幅還未完全反映,預期新春後原材料開始漲價。此環境下,人民幣再升值,幅度雖少也雪上加霜,更削弱競爭力。今年人民幣料仍升值1-2%,在歐美零售市場還未回升下,相信今年出口僅保持平穩。
有單無人有人無單
另有澳廠商指出,人民幣升值固然加重成本壓力,預期人民幣升值尚未止步。不過,這已是預計之內,現在除各項生產成本上升,最難把握是人資成本及供應量。隨着內地年輕人教育水平提高,很多人已不願成為藍領;加上社會氣氛推崇白領,令傳統製造業人手緊張,並推升工資。再加上內地“十二五”規劃有工資升幅目標,今年個別地方上調最低工資。廠商認為,目前低迷環境下,企業盈利增長空間日漸收窄,最低工資應由市場調節,不宜作硬指標。
事實上,出口市場採購力還未恢復,傳統製造業進退兩難。有訂單時擔心無人手,有人手卻又未必有訂單。即使有訂單、價格可能很低,多方面條件制約下,出口回升路途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