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慎對樓市泡沫
政府早前希望透過稅務措施穩定樓市,投資者觀望成交明顯銳減。迴響較大的措施包括買家印花稅及將特別印花稅延伸至車位及舖位,但迄今祇起到遏制炒賣效果,樓價未見回調反而輕微上升,引發各界關注樓市前景。
○八年金融海嘯後,各國相繼實施寬鬆貨策,大量熱錢流向新興市場,資產泡沫早已形成。及後美國再推QE2製造更多流動性,新興市場資產泡沫火上加油。由於受金融海嘯影響相對輕微,新興經濟體一直保持穩定較快發展,但QE2把新興市場推向資產泡沫爆破的危機險境。QE2推出時,全球關注新興市場資產泡沫爆破重挫經濟,美國遭到國際間強烈批評。時至今天,雪球越滾越大,美國在過去一年先後推出QE3及QE4。
面對美國“洪水”浸全球,新興市場分別設閘、建壩或築堤,以種種政策、措施、手段阻攔洪水,全球出現“美國放水,新興市場防洪”的攻守局面。熱錢湧向香港,樓價持續上升,香港金管局直言美國推行量寬政策,令巿場充斥游資,推高資產價格,但未能刺激實體經濟增長。環球經濟持續不明朗,不排除資產泡沫終有一日爆破。美國量寬造成全球資產價格波動及擾亂經濟步伐。
面對周邊經濟不景,本澳去年仍可維持雙位數增長。剛過去的一二年,賭收雖然增幅放緩,但上月仍創單月新高,全年賭收亦突破三千億。不難想像,如此亮麗成績表會吸引游資注意。此外,量化寬鬆引發的高通脹問題更為嚴重,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資金置業保值,樓市泡沫更為嚴重。
供應不足亦造就樓價必升預期。樓市泡沫祇宜慢慢泄氣,讓居民知道樓宇供應確實會增加,不再追逐“必升”預期,不急於置業,樓市供求就會紓緩,泡沫即使不減退,也不會人為脹大。
基於聯繫匯率,政府應對樓市泡沫面對很大局限。以市場手段解決,政府應盡快回應社會訴求,加快私樓審批,增加土地供應,加快落實公屋供應。提早公佈可採取的措施,例如針對長時間閒置的住宅單位徵收特別稅款等,增加持貨炒賣成本和風險。
政府措施最終能否令樓市泡沫不再膨脹,仍要視乎內外經濟因素的綜合結果。正因為如此,政府治理樓市泡沫的決心不容動搖,打擊炒賣的立場不應退卻。當前並非要令樓市大跌,但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必須防患於未然。
長遠而言,必須考慮借助區域融合解決居住空間不足,才能徹底紓緩供求緊張關係。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