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品化路線拓寬機遇
元旦起實施的珠海來澳“一周一行”政策,把同城化效應推向新高。首季訪澳珠海旅客達一百二十二萬,按年飆升五成,佔總體客量一成二。雖說澳珠一關之隔,旅客基本即日往返,但首季珠海留宿旅客增加近四分之一,至廿二萬人次。顯然,澳門、珠海已相互成為對方的生活圈。
從珠海“一周一行”成功開啟,率先帶旺人氣,閒時來澳逛街、嘆杯咖啡的機會大增,相信旅遊淡季珠海“鄰居”到訪更趨頻繁,並將刺激跟隨旅客而來的商機。
如今路通、人通,何時財通?大量旅客在市內穿梭,不少是回頭客、熟路客,尚未能成功吸引到店,何況第一次踏足澳門的旅客,多優先到熱門景區“朝聖”。要爭取旅客市場,經財司長近日在施政辯論中明確指出,要迎合旅客的消費心態,增強產品及服務特色。這不僅是向中小企教路,更是澳門長遠發展方向。
參考內地火出圈的網紅城市,均有特色賣點,其中跳出“千城一面”的發展路徑,值得深思。當下不同形式的內捲嚴重,關鍵是欠缺差異化,陷入胡同。故從城市發展頂層設計,到貫穿城市微細血管的中小企,均須要以全新的發展思路,方能有條件迎接四方八面的競爭。
如經財司長談到招商引資,澳門自身要從交通基建、社區美化和營商環境等做好基本功;並要考慮本澳的定位,與周邊地方同質化不具優勢,要走精品化路線發展,引導好投資者進駐策略地點。從政府施政思路充分凸顯了競爭環境,澳門要營造自身優勢,須走精品化,並要掀動全城革新意識,迎難求進的決心,才能在內外經濟轉變的大潮中找準出路。
政府從美化市容、社區引入IP經濟、統籌六片區打造特色商圈,到打造首發經濟,結合其他節慶盛事活動,希望釋放各區活力。政府宜牽線搭橋,鼓勵其他持份者跟上大勢,針對不同板塊需要扶持,助力商界強化產品服務特色是首要工作。還要跟着城市定位順勢發展,尤其配合拓展國際旅客市場,傳統商圈要投其所好,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