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創造話題 引客入區
疫後旅遊業強勢復甦,但吸引旅客入區、推動社區經濟成效未如理想;居民消費外流,中小企生意遲遲未見起色,社會各界急尋良方對策。新屆政府昨日給予“藥引”,還需中小企自強革新迎接機遇。
統計局公佈今年首季入境旅客逾九百八十六萬人次,恢復至一九年同期的九成五。期內不過夜旅客佔比較大,達五百八十二萬,較一九年同期的五百六十二萬,增長百分之三點五六;留宿旅客則為四百○四萬,約為一九年同期四百七十五點三萬的八成五。數據反映入境旅客結構復甦不平衡,對優化旅客結構、延長旅客留澳時間等高質量發展指標帶來預警。
過去五年曾受疫情衝擊,但粵港澳大灣區的基建工程從不間斷,基建互聯互通程度大幅超越一九年水平,居民、內地旅客經陸路往返港澳相當便利。從最新統計數據印證官員所言,旅客、居民呈現“南下北上”的消費客群轉移趨勢。可以預見這種趨勢將持續擴大,中小企需加快適應新形勢。
政府官員昨提及以“授人以漁”方向,圍繞四方面扶持中小企發展,並多次提到“Z世代”的出行模式、消費模式、消費習慣,主要以智能電話通過社交平台接收資訊,數字化早已滲透“Z世代”的生活,食住行遊購娛均離不開數字化。
疫前,旅客紛至沓來,平均消費保持較高水平,同時居民收入前景向好,消費預算較寬鬆。如今無論宏觀還是微觀環境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小企“躺平”賺錢的榮景不復返。
政府透過多種方式扶持中小企,強化競爭力;中小企因應“Z世代”崛起,加快轉型跟上發展步伐,如滿足“Z世代”喜好“刷存在感”、社交平台分享“打卡”的心理,爭取更多網絡曝光度。
立足當下,企業需要及早看清形勢、主動求變,結合澳門特色、文化底蘊、“Z世代”心理,創新原有產品及優化服務;社區注入主題商圈模式,在社交媒體吸引更多分享、關注,抱團取暖,創造話題引客入區。
春 耕